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您的新著? 常修泽:好的
十四大之前,中国社会实行了十多年的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基本经济制度,而十四大则明确提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邓小平的南行讲话,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不可能有如此大的突破,这就是对南行讲话精神的具体落实。 一、农村体制改革:快速城市化的内生要素之一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道路发生了重要转向,这一转向的核心内容就是从过去的阶级斗争路线向经济发展路线转变,实施全面的改革开放。
在这一时期,大城市及其工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小城镇的发展倒是放慢了脚步,有学者就指出我国人口规模巨大,过度发展小城镇会造成资源稀缺、耕地减少、环境恶化、基础设施投入不经济等问题,适度发展大城市对于缓解耕地总量控制问题、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基础没施回报率的问题以及人口就业的问题等大有裨益④。本文认为,农村体制改革、城市体制改革、市场体制改革构成了1978-2001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内生要素,并为今后城市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引文注释 ①风笑天,社会学导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D安志文,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进展的一年[N].人民日报,1985-5-13.(爹郑静,陈革,论大城市、小城镇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对当前城市化政策的思考 [J],规划师,2000(5). (D庄金锋.城乡一体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J],上海农村经济,2009(1). ⑤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 经济起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编号12YJC840017);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编号LNYFXZC013)] 进入专题: 城市化 内生要素 。推动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中心城市是这一时期城市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人们常常把改革与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思维定势,这是因为,人们与那些同处一个相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熟人、朋友和陌生人对社会现实的性质有着完全同样的基本了解。
其二是因为农村体制改革的实质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增长,转移农村剩余人口,政府与农民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并达成了共谋。改革的初始是从农村土地制度转变开始的。这个行政审批讲的每一项,大概都有具体的措施,这个文件、审批到什么程度,还要通过各方面的讨论。
当然在我来说,我觉得没有问题,美国也有用途管制,完全放开了用途管制也还是有的,但是这个阻力很大,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对土地的依存度,大豆基本上依靠进口,粮食现在也有问题,当然不光是土地问题,还有安全问题、污染问题。但是要实现这一条,它第一步可能并不理想,我看网上很多人骂上海自贸区,说负面清单怎么把正面清单反过来点一遍。第三是提供公共品和公益性的行业,这个是不赚钱的行业。第三,负债率过高和资不抵债的企业和政府机构应该实行债务重组,比如说最近一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就是铁道部有3万亿的债务,怎么办?现在它变成企业了,第一要求活命,那当然最后就落到财政身上。
如果土地开放了,或者征购价不高,差价拿不到,利益就会受损,这个有实际困难,今年土地出让金一线城市大幅度增长,如果它们没有这笔钱今年就露馅了。第二是自然垄断行业,这个有点争论。
1、谈行政改革:监管应转事前为事后 过去监管办法是事前监管为主——许你做才能做。 7、谈非禁即入:对公民天然活动的保护 从事什么活动,这是公民的天然活动,当然为了公共利益有些活动可以限制,但是一定要这样,反不是法律明文禁止的都自由进入,过去的办法叫做正面清单,就是说政府许你做什么你才能做什么,非禁即入就是上海自贸区讲的负面清单,哪些领域是要行政许可的?我们《行政许可法》也是这样的,当然上海自贸区现在意见很大,负面清单一开出来长的不得了,但这个不要紧,正面清单是许你做的以外全部取消。江泽民总书记报告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确立基本经济制度,这个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呢?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什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举步维艰呢?为什么这个腐败问题三令五申,而且说要造成亡党亡国,可是它却继续蔓延而变得十分猖獗呢?根本的问题在于体制。
改革在世纪之交其实进了很大一步,剩下来把国有控股的事情做好,都要变成多元的公司,二级公司在世纪之初到了集团公司的时候就卡住了。所以我们需要认真的去研究这些问题,保证改革真正能够推向前进。所以市场监管要从事前监管为主转向事后监管为主,要从实质性审批转到合规性监管,因为规则在这里,违反了规则在运行过程中就管你处罚你。现在的经济社会矛盾已经到了临界点,不能够继续再错,如果再错可能革命就会发生,在中国的条件下,革命是不是能够改善我们的状况?能够振兴我们的民族呢?在中国条件下至少从近代史来看不会。
中国的改革在这30多年中,很多改革都是这样磕磕碰碰、磕磕碰碰的,但因为它方向是正确的,不怕慢,不怕措施不起眼,在往前进,不要倒退,倒退就麻烦了。另外一方面,会使得现在银行的利益格局发生很大变化,现在我们存贷利差很大。
但是也有一种可能,改革没有能够推进下去,甚至出现了倒退。我们能够做的是预测所有的结果,然后来做准备,但是不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议论,因为我们不是旁观者,每个人都是这里面一个主人公的角色,要采取行动,这个行动首先是弄清楚用什么办法才能解决问题,然后参与到改革的实践中去,包括我们的企业,你只要是合规经营的,越赚钱越是爱国的表现。
以银行的状况,就是货币超发、负债太高,资产负债表里隐藏着很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保证出台的时候适度,另外一方面还要还要预做一些准备。中国的改革在这30多年中,很多改革都是这样磕磕碰碰、磕磕碰碰的,但因为它方向是正确的,不怕慢、不怕措施不起眼,在往前进,不要倒退,倒退就麻烦了。另外是各级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有利益问题,而且有负债率,现在负债率很高,许多地方看起来很繁荣,其实资不抵债,不过我们没有像美国这样地方政府倒台。第四是一个领域,这个领域叫做高新技术产业和重要产业中的骨干企业,据说这个在起草组就争论了很厉害。事前监管主要的办法是审批,这个弊病很大。所以到了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就把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进一步规定,规定为三个行业一个领域。
所以一定要强调要有竞争性。这个目标是逐步达到的,但一定要建立这样的目标,就是非禁即入。
来源:《新经济导刊》 2013年12期 进入 吴敬琏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改革 。 6、谈竞争:没竞争的市场比没市场可怕 改善竞争环境,说的是要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你不形成这样一个市场体系就没有办法在资源配置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这以后在世纪之交改革里面,其实证明了这三个行业和一个领域中有一些也不需要国有控制。 5、谈财税:资产负债表隐藏巨大风险 最近这三年,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率极具升高,这两天大概要报国家审计署对于乡以上政府负债情况,有各种各样的猜测,现在最低的估计大概是20万亿,20万亿也就是三年前是10.7万亿,现在是翻了一番,这个是很危险的。
第二,灵活运用经济措施,稳住宏观经济。最后,我想说:经济学家不是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可以告诉你在某时某刻就会发生什么事,经济学家他不会这样说,他一定说在发生了什么条件变化之下会发生什么事,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北大的周其仁教授写了很多,他有很多实际的调查,也提了很好的意见,不知道领导们是否采纳。财政部说:你有那么多开发区,卖掉。
三个行业:第一关系国家安全的行业。另外一种意见是你有净资产,你应该出售净资产,出售股权。
93年的时候,分税制改革,国内外舆论都认为行不通,叫做政令不出中南海,但结果挺顺利,当然中间有点技术性的问题。但我们有责任,特别是我们做研究工作的人,我们是知识分子,我们应该弄清楚,到底我们国家的目标是什么?途径是什么?然后一切机会朝向这个目标往前走。
我们的宏观部门就是两个,一个是财政部,一个是中央银行,这两个有充分的能力运用它们的手段。但我还是对它比较看好,因为透明了,让大家知道了,而且我们可以预见你要保证自贸区的承担,这个单子一定会缩短。
根据过去的改革经验,在一个很紧的经济环境下推出改革风险比较大。市场缺乏竞争性就不能够形成有效配置资源的价格,不能形成这样的价格就不能够有效的解决。如果能够保证它实现,我们会出现一个新局面,像从90年到91年,整个社会信心是改革,92、93、94打开了一个新局面,老是说中国的崛起就是靠这场改革,当然改革也有很多缺陷。我在90年代说过一句话:没有竞争的市场比没有市场还可怕。
然而也要看到,这种危险其实是存在的。我们现在所处的状况,就是形势逼人,只要稍微有远见的人都会看到不改革就是邓小平92年说的死路一条。
第一,现在各个地方好象出现了比全国海量投资还要厉害的情况,这个要制止,这个东西会造成很大的风险。 3、谈土改:完全放开需要时间 关于土地制度是否全面放开的问题,我觉得三中全会肯定要做一个决定,但是要走到什么程度很难说,因为反对声音很强。
这个话也是老话,而且文件里面也有这句话,国有还是要占主导地位,但这次的解释比十四届三中全会的解释更加开放、更加灵活,它讲到国有制为主导,就是国有经济要控制,但只要控制关系和关系经济命脉行业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我不知道三中全会怎么做,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武汉讲话,两个毫不动摇第一句叫做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活力,怎么增强活力呢?我觉得这个改革以来就证明了,就是改革增强活力。
© 1996 - 2019 龙争虎斗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宏运国际村